少年阿克巴少年阿克巴阿克巴的父亲胡马雍从巴布尔那里继承了一个庞大的、极不稳固的军事帝国 巴布尔死后,莫卧儿帝国分裂 1540年,胡马雍被比哈尔的阿富汗人打败,向西撤退 1542年10月15日(一说11月23日),途经阿马尔科特(今印度拉贾斯坦境内)时,阿克巴出生 其貌不扬,身高仅五英呎七英寸,长臂弯腿、细腰阔肩,天庭保满,头向右侧,走起路来,略有跛行 当时胡马雍已被放逐,阿克巴寄养在喀布尔的叔父家里 阿克巴幼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却锻练了一副强壮的体格 1555年,胡马雍夺回失去的德里王位 宣布阿克巴为合法继承人,并指派他为旁遮普总督,以大臣拜拉姆汗等人作他的保护人 1556年1月,胡马雍去世,德里被阿富汗人喜穆夺去 1556年2月14日,在拜拉姆汗等人的帮助下,阿克巴在卡拉瑙尔的一个花园内举行登基大典,13岁的阿克巴遂成为莫卧儿皇帝 然而,这个印度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大权掌握在保护人拜拉姆汗手中 而且北印度大部分地区还在阿富汗人的苏尔王朝统治之下 1556年,阿克巴和拜拉姆汗向德里进军,企图消灭喜穆的军队 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喜穆有骑兵5万人,战象一千头,大炮51门;莫卧儿军仅有骑兵1万人 但莫卧儿军却有一支由优秀弓箭手组成的射骑队 少年阿克巴少年阿克巴1556年11月5日,两军在德里北90公里处的帕尼帕特发生激战 30年前阿克巴的祖父巴布尔曾在此大败阿富汗人,因而这次战役被称为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 战斗开始时,莫卧儿军因受喜穆的战象猛力冲击,显得有点慌乱,但莫卧儿军的“侧翼进攻”的方法很快发生了效力 射骑队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战斗的结果是,喜穆军死伤惨重,喜穆本人也中箭被俘 据说,当喜穆被带到阿克巴面前时,拜拉姆汗请求将他杀死,阿克巴不同意 于是拜拉姆汗抽出自己的宝剑,砍下了喜穆的头 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的胜利,使莫卧儿军威大振 阿克巴虽然攻占了德里,但是这时莫卧儿人的势力还仅限于德里和阿格拉两座城市以及奥德一部分地区 阿克巴的保护人拜拉姆汗(白拉姆汗),曾为阿克巴立下汗马功劳 但他专权骄横,残酷迫害非伊斯兰廷臣,受到群臣反对 逐渐成长起来的阿克巴也越来越不愿受到他的束缚 1560年3月,阿克巴采取果断措施,宣布解除拜拉姆汗的宰相职务,迫其朝圣麦加,亲自掌握大权 1561年亲政 然而,他毕竟十分年轻,还不得不任用一批旧伊斯兰贵族和印度教徒官吏管理行政和军事 由于这批人之间矛盾很大,因此在罢黜拜拉姆汗之后的几年里,宫廷斗争十分激烈 阿克巴巧妙地处理了贵族之间的争斗,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 1562年,他开始亲自处理行政、军事大事,确立了他作为一个专制君主的统治地位 阿克巴(3张)阿克巴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后,便开始对周围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征服 他有一句名言:“一个帝王应该专心于征略,否则,他的邻国就会起兵打他 ”这句话一直是后代莫卧儿王朝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当时,阿克巴面临的主要敌人是印度西部拉贾斯坦境内的拉杰普特人 他用怀柔和军事征服的两手政策对付他们 阿克巴对愿臣服于他的拉其普特人采取较开明的政策,如免除他们的人头税、尊重印度教庙宇、废除拉其普特人把新娘送入莫卧儿后宫的陋习 这种政策争取了很大一部分拉其普特人 1562年,阿姆培尔(今印度斋普尔)地方的拉其普特王公比哈里·乌尔不战而降,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受到阿克巴的重用,阿克巴还娶了他的女儿,借以维持同拉其普特人的友好关系 很多拉其普特酋长归顺阿克巴,当上莫卧儿帝国的“曼达尔沙”(军事首领) 帝国骑兵中有三分之一是拉其普特人 开明的政策使剽悍的敌人变成了帝国最忠诚的战士 然而,也有一部分拉其普特人顽强抵抗 1564年征服了加拉·卡坦加王国 但是顽强不屈的拉其普特人的反抗并未终止 阿克巴虽是一个正统的伊斯兰教徒,但在宗教问题上却不抱成见 1565年废除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人头税 政府中也任用很多印度教徒 1567年10月,阿克巴攻打这些拉其普特人的要塞——齐图(奇托尔) 这次围攻持续了4个月 阿克巴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高度的指挥才能,他围绕齐图城挖一条很深的壕沟,以掩蔽士兵;命士兵每人手持可转动盾牌,以挡敌人刀箭;他在城外筑一座很高的建筑物,以俯瞰全城,指挥战斗 最后,莫卧儿军用炮火猛轰城堡,阿克巴射死守将查马尔,攻陷齐图,守城的拉其普特士兵全部战死 阿克巴为这种顽强的抵抗所激怒,进城大规模屠杀非战斗人员 1570年阿克巴又攻占另外两个拉其普特要塞,从此基本上解除了拉其普特人的威胁 1572年,西部的古吉拉特王国(今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内乱,阿克巴利用该地国王穆扎法尔沙三世无能、管理混乱为借口,在该地另一派领袖伊蒂马德汗的 要求下,亲自率兵出征古吉拉特 1573年,古吉拉特归莫儿尔管辖 但不久这里发生叛乱,远在千里之外的阿克巴率3000骑兵回师平叛,一举打垮数万叛军 1575年,孟加拉王公达乌德宣布脱离莫卧儿帝国独立,阿克巴赶往孟加拉平定了叛乱 同年,收复比哈尔 但不久,驻扎在这里的军队哗变,阿克巴用了三年时间才镇压下去 1576年,阿克巴派大将拉贾-曼恩在哈尔迪加蒂战役中击败了西拉杰普特人的联军,压制了拉贾斯坦地区 1576年,阿克巴采纳大臣法齐尔的建议,在法特普尔·西克里修建一座礼拜堂(意为信仰之殿),挑选各种宗教思想的代表在这里举行宗教辩论,阿克巴还亲自主持过辩论会 1579年9月,阿克巴宣布自己为“苏坦尼·阿迪尔”(意为正义之王),是伊斯兰法律的最高解释者 这使他具有了解决伊斯兰教一切问题的最高权力 1580年他招请基督教牧师布道 这些做法引起正统的穆斯林贵族的不满,成为1580年孟加拉、比哈尔穆斯林贵族叛乱的主要原因 阿克巴坚决地镇压了叛乱,继续推行宽容的宗教政策 1578年葡萄牙第乌总督巴雷托麾下的舰队与莫卧儿帝国苏拉特方面发生了局部冲突(苏拉特事件),以葡萄牙获胜告终 战后,由于阿克巴大帝的宽容,双方很快恢复了友好关系 1585年到1587年,阿克巴兼并克什米尔 1587年,西北地区阿富汗人骚扰喀布尔,阿克巴派军队攻打他们,结果全军覆没 阿克巴又另派了一支部队,才消灭了他们 1591年,阿克巴借口平息内部纠纷,侵入信德南部 1594年从波斯人手中夺回坎大哈,大大巩固了印度斯坦西北部的统治 阿克巴去世时,莫卧儿帝国东起布拉马普特拉河,南至戈达瓦里河,西至喀布尔,北抵克什米尔,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主词条:阿克巴改革阿克巴时期,阿格拉城的营建1582年到1585年,帝国内部相对稳定,阿克巴集中力量从事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 他尽可能将穆斯林大贵族的采邑(贾吉尔)收归国有,改付他们以薪金 德里苏丹时期,普遍实行包税制度,阿克巴予以废除 1582年,阿克巴任命托达尔·马尔为财政大臣,委托他进行改革税制 首先,政府确定统一的度量衡制,然后开始对全国土地进行丈量,按照肥沃程度将土地分为四等,并规定每一等级土地的税收标准 税收总额有所减少,但由于开支也相应减少,政府净收入能保持不变 这些措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帝国的首都阿格拉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阿克巴改革了其前辈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君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下设四个大臣,分管财政、军事、工商业、宗教司法 全部政府官员都授予军阶,按军事方式编制起来 军阶根据指挥人数分33级 最高级指挥13,000人,最低级指挥10人 每个军官至少在原则上是由皇帝任命的,兵士由官吏自己募集、给养 全国划分为15个省,各省省长由中央任命 阿克巴以分权、缩短省长任期以及经常调动等手段,控制各省,并通过公开或秘密的情报员,了解下情,监督各级官吏 阿克巴(2张)为了统一各宗教,特别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1582年,阿克巴创立一种叫“丁-伊-伊拉黑”的宗教(意为‘’神圣宗教‘’) 主要教义是:一神论,阿克巴为最高僧侣;不食肉,对一切人行“善”;崇拜太阳等 它揉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和拜火教一些内容 然而这不是一种群众性宗教,教徒是精心挑选的,据说包括阿克巴在内仅18名 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阿克巴政权得到大多数印度教徒的支持,并促进了印度各种文化的融合 他还注意到革除印度教社会陋习,下令允许寡妇改嫁、废除“萨提”(寡妇殉葬)制度 这些都具有进步意义 晚年的阿克巴继续向德干高原扩张帝国势力 1591年,阿克巴派四个使臣出使坎德什、阿德纳伽尔等几个德干苏丹王国 坎德什王公慑于莫卧儿力量而投降 阿马德纳伽尔等则顽强抵抗 1592年,阿克巴征服逃到奥利萨的阿富汗人残部 此时,阿克巴不仅恢复了巴布尔时代帝国的疆界,还把统治扩张到西印度 1595年,阿克巴派次子穆拉德围攻阿马德纳伽尔,未能攻下该城 1599年,阿克巴向德干进军,阿马德纳伽尔守军杀了苏丹王,献城乞降 接着,又包围坎德什王公继承者防守的阿西尔伽尔城堡,1601年攻陷该城 这时,他留在北方的儿子萨利姆,在伊斯兰贵族唆使下,趁阿克巴南征之际,在阿拉哈巴德组织一个新朝廷,并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谕 阿克巴急忙赶回印度斯坦 回来后,在阿格拉修建凯旋门,以纪念征服德干的胜利 1603年,阿克巴与萨利姆和解,萨利姆受封在比哈尔·奥利萨地方,但在那里仍继续闹独立 阿克巴决定废除萨利姆的王位继承人的权利 1604年,阿克巴生病,宫廷内围绕继承人问题斗争激烈 由于大多数贵族支持萨利姆继承王位,阿克巴不得不让步 1605年10月27日,阿克巴卒于阿格拉 萨利姆王子即位,称贾汗吉尔 1556年,阿克巴在宰相拜拉姆汗辅佐下登上皇位,但由拜拉姆汗摄政 当时,王朝面临阿富汗大军攻陷德里和阿格拉的危急形势 1556年11月,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取得了与阿富汗人争夺印度统治权的决定性胜利 1560年,铲除专权的拜拉姆汗并亲政 1562年,开始南征北战,开疆拓土 1570年,召开拉杰普特诸王公会议,结成友好联盟 1573年,征服古吉拉特,取得与西方进行贸易的港口 1580年,平定孟加拉、比哈尔的达乌德叛乱,结束阿富汗贵族在这一地区长达240年的统治 1596年,统一北印度 1598~1601年,率大军进攻德干 1601年,将南印度巴赫马尼的5个苏丹国并入莫卧儿帝国版图 君主集权晚年的阿克巴(5张)阿克巴实行“曼萨布达尔制”,改革军事官僚制度的国家管理体制 他把所有官吏按军事方式编制分为38级 军官按品级领有大小不同的军事封建领地“贾吉尔”;文官按级别从国库领取薪饷,而不占有贾吉尔 这些规定加强了中央对各级官吏的控制,并限制了大贾吉尔达尔的地方割据倾向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设4大臣,分管财政、军事、宗教司法和工商业等 全部政府官员均授予军阶,军队将领和各省总督由皇帝任命 将全国划分为15个省,实行行政、司法、军事分治,由中央派出的情报员监督各级官吏 阿克巴每天有三次会议:一次是公开上朝,第二次是处理日常事务,第三次是在夜里或下午 会议不仅讨论宗教问题,而且还商议政府政策和公务 还专用一天处理司法案件 所有关于任命、征税的命令以及扎吉尔和王公、总督、地万的奏疏都由皇帝亲自裁决 即使皇帝出巡,也要保持处理日常规定的政务 行政体制阿克巴在中央设置四大臣:他们是:“地万”,掌握税收和财政;“米尔·巴克希”,是军事部门的领袖,“米尔·萨曼”,是管理工厂和仓库的主要行政官;“萨德尔·乌斯·萨德尔”,是主管教会和司法部门的首脑 此外,还有皇帝的私人秘书“达罗格·伊·古塞尔·汗那”和诏谕润色者“阿尔兹·伊·穆卡拉尔热”;情报主管人“达罗格·伊·达克兆基”和奏疏主管人“米尔·阿尔兹” 关于省及地方行政,阿克巴把帝国分为十五个“苏巴”,即省,省的组织如同一个小帝国组织 省长称“苏巴达尔、由“地万”、“巴克希”、“魁齐”和“萨维尔”加以协助 阿克巴的先辈为了保持帝国的军事力量,雇佣了大量外国人;到阿克巴时,他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政策,为印度人任仕广开途径 尽管外国人在帝国公职中仍占优势,但他们的能力已经开始衰退 在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更加如此 1681年,小阿克巴王子(阿克巴大帝的曾孙)在给奥朗则布的信中说,“国家的职员和官吏都热衷于商人的营生,他们以黄金买进官职,又为着可耻的报酬将官职出卖 吃盐的人都把盐瓶打破 ”改革司法实行伊斯兰教法和世俗法相结合的制度,规定司法系统独立,中央大法官任命各省法官 凡死刑判决必须由皇帝批准,案件断决必须重证据,禁止官员徇私枉法 宣布自己为伊斯兰教法的最高解释者 将穆斯林贵族原分封的采邑(贾吉尔)收归国有,改付他们以薪金 改革田赋制度 废除原有的包税制度,1582年,改行统括课税制 耕地经精确丈量后分为3等9级,重新制定税额 实物税率按最近10年全国农产品的平均价格折算成货币后,让农民自行选择用实物或货币来缴纳田赋 实物税率占耕地总产出的1/3 国家直接派税吏向农户征课,田赋额精确而稳定,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全国128个税区年田赋收入总额18 2亿卢比,为其他改革提供了财政基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实行现金缴纳办法,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 规定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商人实行统一税率,废除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人头税 此外,还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措施 鉴于德里苏丹国采取单纯武力征服印度教徒导致最后灭亡的教训,阿克巴把调和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民族、宗教和阶级矛盾作为基本国策,实行“普遍宽容”的宗教政策 阿克巴倡导印度各宗教一律平等,各奉其事,消除相互间的对立 规定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按各自的教规进行宗教活动,修建宙宇教堂,允许原强迫改宗伊斯兰教的人可恢复原来的信仰 印度教徒可在政府和军队中担任要职 在法特普尔·西克里城修建一座礼拜堂,挑选各宗教的学者举行宗教学术自由辩论 为调和各宗教间的矛盾,促进印度各种宗教文化的融合,1582年创立“神圣的宗教” 主要教义是:信奉一神论,强调道德和理性,阿克巴为最高长老;倡导俭仆清廉,不食肉,对一切人行“善”;崇拜太阳等 它揉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和拜火教的一些礼俗 但该教未得到发展,仅有数十名信徒 社会结构阿克巴执政时期,印度社会各阶级、各等级、各民族集团、各宗教团体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时期 在16世纪后半叶,经过印度统治者的重新组合,印度教徒尤其是拉其普特人加入了帝国统治者的行列,从而改变了德里苏丹时期穆斯林统治的单一结构,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基础扩大了,也更稳固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16世纪末,印度传统的四个社会等级发生了变化,它们已不完全按照吠陀经规定的职业和信条生活 风俗改革下令允许寡妇改嫁,废除“萨蒂”(即妻子为亡夫殉葬自焚)制度 禁止童婚、大办嫁妆,提倡男女婚姻自主,近亲不宜结婚,倡导一夫一妻制 提倡和赞助学术研究,宫廷学者荟萃,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文学阿克巴时期,帝国的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筑、文学、音乐、绘画都有很大的发展 阿克巴和前几位皇帝一样,大力支持发展波斯文化,波斯语成为国家的雅语,是当时宫廷常用的语言,波斯服饰和波斯礼仪也在当时风靡一时 在阿克巴的推崇下,波斯文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诗人菲济和他的弟弟史学家阿布勒都是当时的杰出代表 阿克巴还鼓励把印度教经典翻译成波斯语 除了波斯文学之外,印地语文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最伟大的印地语诗人图尔西达斯,把古典文学《罗摩衍那》翻译成印地语,用印地语讲述了古老的神话 当代在北印度正是通过图尔西达斯的诗篇,罗摩的故事才广为流传 音乐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印度音乐和伊斯兰音乐有很大的融合,同时印度音乐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在宫廷风靡一时,其中最杰出的声乐家、乐器家坦森被后人称为“印度音乐之父” 与音乐随之相伴的舞蹈,印度古典舞蹈之一卡塔克舞也得到了发展,曾在宫廷流行一时 艺术除了这些,阿克巴在绘画上也有贡献,他下令修建画院,多次聘请波斯绘画大师来画院讲学,在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相互结合下,莫卧儿画派诞生了,莫卧儿绘画也是印度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所结合诞生的,其中最具代表的绘画作品的就是《阿克巴传》 阿克巴陵墓阿克巴陵墓1605年,阿克巴去世,死后被葬在锡坎德拉 陵墓相互匀称,是典型的莫卧儿风格建筑,后来他的儿子贾汗吉尔又在锡坎德拉又立了一座尖塔 可以说阿克巴奠定了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的辉煌,他死后,帝国并没有因此而衰落,他的事业仍被贾汗吉尔和沙贾汗所继承 斯塔夫里阿诺斯:阿克巴是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皇帝 他征服了西方的拉杰布达纳和古吉拉特、东方的孟加拉和南方德干高原上的几个小国,使帝国领土大为扩展 劳伦斯·宾扬:站在历史的光天化日之中,阿克巴似乎处于两个朦胧而相反的世界之间:一个是他的中亚细亚祖先的世界,另一个是印度的世界……他渴望思考和冥想,他追求正义,并希望和平 在其统治下,印度达到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史学家誉他为“阿克巴大帝”,“伊斯兰东方最贤明、正义的伟大君主” 斯密司:征服古吉拉特标志着阿克巴的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时代 因为阿克巴政权从此有了一个西部通道和出海口,并与葡萄牙人有了联系 但是由于他们目光短浅,无意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致使后来这一地区被欧洲人用来入侵印度 施一飞:阿克巴皇帝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奠基人 他是整顿、治理和改革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艺术的伟大政治家 王甲红:莫卧儿王朝的建立,成就了印度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帝国 阿克巴被认为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者和最伟大的皇帝 不同于以往帝王的统治思想,阿克巴对异教徒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尝试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 阿克巴的政治主张奠定了王朝的兴盛,这个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父亲:胡马雍母亲:Hamida Banu BegumRuqaiya Sultan BegumSalima Sultan Begum希尔·古瓦里,印度安珀(Amer,现为斋浦尔)的拉杰普特族公主,第四任皇帝贾汉吉尔的母亲 和其他27个妻子贾汉吉尔,生母希尔·古瓦里皇后 MuradDaniyal和6个女儿上映时间影视扮演者地区2008《阿克巴大帝》赫里尼克·罗斯汉印度